“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近日,随着《广州市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正式印发,标志着广州营商环境改革进入6.0版本。
出台粤港澳大湾区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在全国率先试行政府部门首席法律顾问制度、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双免”清单模式……8月10日,在广州召开的“高质量发展·看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谭祥平分享了广州如何营造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治环境、让法治与产业有机融合的做法。
良法促善治,消除制度障碍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早在2020年,广州就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首部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目前广州市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涉营商环境的占比达80%。
谭祥平表示,接下来,广州市将持续加强配套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更多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为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助力依法科学决策
一方面,广州在全国率先试行政府部门首席法律顾问制度,不断提高解决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广州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共有法律顾问358名,全市已实现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法律顾问全覆盖。
另一方面,不断发展壮大律师行业,聚焦营商环境指标,举办“广州律师看营商环境”系列论坛,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特长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监管包容审慎,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自2020年以来,广州在全国率先推行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双免”清单模式。目前,全市各有关单位已累计发布“双免”清单事项449项,涉及市场监管、交通、文化、城管、生态环境等多个执法领域。
下一步,广州将全面深入推行行政执法减免责清单制度,不断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优化法律服务,提高营商环境法治软实力
谭祥平表示,将坚持服务导向,继续推进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一中心三片区”建设,以白云为中心,协同天河、海珠、南沙片区错位发展、有机联系,推动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的广州核心法治生态圈。同时,大力加强营商环境政策宣介,提升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政策的知晓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今年上半年“广州普法”融媒体平台通过发布推文、开展普法直播、发布短视频等方式开展普法宣传,总播放量达到6.32亿次。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
广州全市目前共建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3414个,已实现镇(街)、村(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今年上半年,全市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预防化解10.33万次,调解成功率达97.15%。
接下来,广州将不断织密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为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助力。
采写:奥一新闻 卢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