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庆习俗,源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三书六礼”更是古时候必不可少的礼俗。
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是指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细列出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相关资料图)
“六礼”是指从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是:“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时代变化,岁月迭代,婚礼流程也在“三书六礼”的基础上发生了改变:
宁波聘礼对数字有一定讲究,一般是一万零一块钱,家庭富裕的人家就是十万零一块钱,表示“万里挑一”的意思。并且还会有“四金四礼”的讲究,四金指的是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和金手镯,而四礼就是香烟、酒水、茶叶、蛋糕。现为避免浪费,也可以换成现金。
金华
在双方快到结婚阶段的时候,男方就要“提包”。这个习俗在古时候就已存在,那时叫做纳彩。提包要找一个好日子,提包那天要带上一些桂圆、荔枝等喜果。如果女方家接受,就说明婚事基本定下了。
提包之后便是定亲,双方的家庭一起商讨一个合适的好日子进行定亲。在定亲那天,男方要准备好聘礼送到女方的家里。聘礼要整理成一担一担的,也要凑成双数。
送日子是指男方先选好几个适合迎亲的好日子,让媒人把这几个日子告诉女方家里,还要带上一些手礼,然后让女方家选一个日子作为迎亲日。
衢州
新郎出门接新娘前要祭拜祖先。一是要告诉祖先自己去迎娶新娘,二是希望祖先保佑自己顺利迎娶。新郎在快到新娘家时会放鞭炮告知自己来接新娘,新娘家中人出来迎接并放鞭炮回应同意进门。
绍兴
绍兴结婚习俗中,结婚当天称为“好日”,办的宴席叫“正酒”。好日这一天,男女两家都会大办喜酒,宴请亲朋好友。一般都是中午女方这边办喜酒,宴请的是女方亲友。晚上新娘接到男方家就是男方设宴,新娘父亲、舅爷和男方父母在正堂前坐首位,新郎、新娘向长辈们和宾客们敬酒。
温州
在温州结婚风俗中,送“六样”的习俗流传已久,至今仍被保留。以前温州市区人娶亲,订婚那天男方要给丈母娘家送上六样:两条鲫鱼,两刀三层肉,一头鸡,一对小猪肚儿,五斤龙眼,十斤花蚶。然后女方回盘:江西碗、荔枝、桂圆、红枣等。据说,男方收到女方的江西碗后,要保藏到结婚那天才能拿出来使用。
台州
大定和小定是当地非常重要的两项习俗。小定是指在正式结婚之前,男方会提前去女方拜访。在拜访的过程中,如果觉得非常满意对方的话,就可以放下戒指等物品,它也充当着类似于信物的作用。所谓大定,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日期正式作为结婚的吉日。
嘉兴
在清代,就已经有回门这个说法了,不过在那时候并不是称作回门,而是叫做“对月”。回门其实就是在结婚后的一个月以内,丈夫要随着妻子回到娘家里看望,岳父岳母也要准备好一份见面礼给新郎。一般的回门时间是在结婚的第三天,不过回门的次数并没有限制。
舟山
大婚前两天夜晚要“相喜”,一直延续到凌晨,将四张桌子拼凑成八仙桌。桌上从北往南,依次放置茶、酒、米饭、素菜、荤菜、馒头、团、糕饼、水果、糖果,各一排,然后是全猪、全鹅,以及鲜花、饮料糕点等。准新郎整夜得守着添香祭拜敬酒,每向神明敬一回酒,就要放一次鞭炮,祈求降福于新郎。
在舟山的结婚风俗中,母亲要喂给即将出嫁的女儿上轿饭,新娘吃一口吐一口,分别吐在床的四个角落。新郎进丈母娘家得拿出大红包。新娘出门脚不能着地,一般由哥哥或者弟弟抱着出门到新郎等候的地方,交给新郎。
湖州
在传统的湖州结婚风俗里,还有拜堂的习俗。拜堂是整个婚礼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需要在正厅进行。新人分别叩拜天地、父母,然后再进行对拜。